《建筑也可以很好玩:欧洲篇》是2020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密小斯。本书用活泼的语言、漫画的形式,结合历史故事,使读者可以从整体上快速了解整个欧洲建筑的发展历史,包括西方建筑的老祖宗为什么在古希腊,罗马角斗场是否是帝国的维稳工具,哥特式大教堂怎么就成了黑暗化身,等等。本书适合欧洲建筑爱好者以及喜欢建筑历史文化的大众读者阅读。
欧洲建筑是广受关注的文化主题,特别是启蒙运动迄今的这段历史,围绕着传统和现代的交接,出现了一系列既赏心悦目又激动人心的建筑文化演变。
艺术是我们认识自己,打开幸福之门的一把钥匙。
况且要了解我们自己的建筑,首先要有一面“镜子”,西方就是我们看清自己最好的“镜子”。
从古希腊的以人为中心的世界,中间经历了将近两千年的以神为中心的世界,最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又回到了今天以人为中心的世界。
古希腊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往往都是大气端庄、面向公众的,没有太多为了渲染统治者或神灵地位的神秘性,而且建筑的比例也深深受到理性思维(体现在几何学上)的影响。这是古希腊建筑最大的特征。
迈锡尼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奔放”;克里特建筑则是以“秀美”著称。
卫城中体量最大的“帕提农神庙”,也作为西方精神的代表,影响了后面将近两千年的欧洲建筑,古希腊文化在欧洲无可替代的地位也是在此确立。
公元前338年,亚历山大大帝登场,这位来自北方的马其顿国王南下先端掉了雅典,此后从北向南统一了全希腊,紧接着东征西讨,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几何学几乎象征着古希腊人的整个世界观,他们认为,世间万物之间的关系冥冥之中都是符合几何学的,这样才会有一种和谐的美感。
早从荷马时代开始,古希腊人就已经表现出了对力量与健康的渴望。
在古希腊的城市中,城市的中心往往是一种叫作“卫城”的建筑。顾名思义,主要用来防卫外敌。一般会建在城市的最高处,比如城市中心的山上。
雅典卫城建筑群之所以在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将流行于古希腊各个地区的不同建筑样式,包括西西里的多立克柱式和小亚细亚的爱奥尼柱式成功地融合在了一起,并将这种融合的结果通过神庙建造上升到了新高度。
如果说古希腊留给后人最宝贵的建筑遗产是柱式;那么古罗马留给后人的就是伟大的拱券技术。以砖和天然混凝土(火山灰)为主要材料的拱券技术,是古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和成就。今古罗马穹顶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就是万神庙。
古罗马后期,由于奴隶制的发展导致社会上出现大量无业游民,为了安抚这些社会不安定因素,统治者们在罗马城内建造了许许多多的免费娱乐设施以取悦这些游民,角斗场就是其中一种。
如何合理地诱导宣泄暴力是社会管理者(尤其是古代)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古罗马会举办各种各样残酷的决斗比赛来为躁动的市民宣泄情绪。
雅典人在建造神庙时,因为测量了男人的腿长和身体长度的关系,并把这个比例严格地用在了柱子上,用柱子宽度的六倍作为柱子的高度,结果形成了多立克柱式;而为了显得更窈窕,则以柱子宽度的八倍作为柱高,柱头的装饰像女人的秀发一样卷曲着下垂,这就是爱奥尼柱式。
最早是夏商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紧接着秦灭六国二世而亡,随后西汉东汉,然后是熟悉的东汉末年分三国、魏晋南北朝。接着是隋唐五代十国,之后的历史又变得相对清晰了:宋、元、明、清、中华民国直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欧洲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这种遍地小国的分裂状态,自古罗马以后就没有真正的“统一”过。
查理大帝这个人非常厉害,扑克牌中的“红桃K”就是他。其他三个:方块K是凯撒,黑桃K是亚历山大,梅花K是大卫。
彩色玻璃的作用,除了采光,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传教。
今天欧洲的大量城市中,普通建筑的高度都会受到严格的限制,城市里最高的建筑往往依然是教堂。
“圣索菲亚”的意思是“神圣智慧”,也就是很聪明的意思。
由于意大利是古罗马的中心,所以古罗马建筑的影响在这里始终就没断过,“柱式”仍然被经常使用,形成了独特的“罗曼式”风格。此外,意大利的建筑也或多或少受到了伊斯兰文化和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经历了1000年漫长的中世纪,后来的东欧拜占庭帝国在1453年被土耳其人征服,国家进入伊斯兰文明的统治;而在14世纪西欧,以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为中心则开启了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代。
我们熟知的“十字军东征”就是西欧的一帮混不下去的流氓打着“上帝”的旗号反复跑到东欧拜占庭抢劫的故事。
文艺复兴时期各个领域的大师们都试图去恢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具体的途径是通过绘画、建筑、戏剧、文学等,但核心是要恢复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就是重新肯定人的地位、人的伟大。人要做自己的主人,我们不为神活,我们为自己活。
建筑行业里,正常的工作顺序一般是甲方(想盖房子的人)先提出要求,建筑师来做方案,然后在给甲方的n轮汇报中,双方逐渐达成一致。方案完成后,才能进入施工建造阶段。
历史中早期的艺术家往往都是“全才”。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师、机械工程师这几大专业是不分家的。
米开朗基罗了。他一辈子就死磕三样东西,首先是雕刻,其次是绘画,然后是建筑。三杰里面只有他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精一行”。
如果你没看过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礼拜堂的画,你很难想象一个人究竟可以做什么。
今天的罗马梵蒂冈中心,有一座全宇宙(在没有发现外星文明之前)最大、最奢华、最有故事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注意以上说法后面没有“之一”。
天主教里“教会”是老大,人们要听从教会的训导,因为教会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新教则提出“因信称义”,不要教会,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通过自己来直接和上帝对话,教会那帮人是不靠谱的,赎罪券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中世纪开始,皇权和教权始终就被绑定在一起,因为“君权神授”(皇帝是上天指派到人间行使权力的代言人),如果教会倒了,那皇权的合理性也就不存在了。
当你走进卢浮宫(古典主义代表),你会感叹建筑的大气稳重,但仿佛有些拒人千里之外的高冷;走进圣卡罗教堂(巴洛克代表),你会觉得琳琅满目的真好看,必须拿出手机拍一张发个朋友圈,但看多了又会觉得有些“眼花缭乱”。到底孰优孰劣这事儿可能永远都没答案。
想知道梵高的画好在哪,我们要做的恰恰不是去看遍他所有的画。而要先了解他一生的经历,了解他生活的年代,甚至了解艺术史的发展。只有知道了这些,再反过去看他的画,试着站在他的角度,不需要给你解释太多画的内容和技法,你自己就能“看懂”。而且绝对会发自内心地感叹:画得真好!
版权声明:本文为摘抄文章,版权归本书作者 密小斯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