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在夏天的艳阳里等待秋天的来临

2024-06-04 16:45:10  阅读 3529 次 评论 0 条

秋之恋一:

习惯在夏天的艳阳里等待秋天的来临,等待秋雨浇灭夏日的火辣,等待秋枫照亮春天的路——

人们常说“落叶知秋”,似乎叶子的体温便是季节的温度,虽还不曾邂逅落叶,却已在臆想中走进秋天。也有人说“落叶悲秋”,有悲秋情怀的人,尤其那些文人墨客,常把秋天视为感伤的季节。“秋雨无端破晴柔,已带微凉又带愁。一夜累人无好梦,滴滴点点到心头”。而我却不这么认为,“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应是一个美丽且浪漫多情的季节。秋雨的吟唱,就像生命在召唤,滴滴点点唤你入梦;秋枫的热烈,红红火火,似要点亮你生命的希望,点燃你被狂热的夏天吞噬的激情。即便是落叶,也别有一番景致,动若蝴蝶翩翩,迎风飘舞,千姿百态;静如舞女休憩,恬静柔美,安然若素,洗去岁月的铅华,剩下浅黄淡橙的底色,街道两旁,梧桐树下,随性地卧着、躺着。一阵秋风吹过,一个慵懒的转身,随即飞舞而去。飘飘洒洒、零零落落,又像情人遗落街头的蜜语呢喃,撒了一地的浪漫情思……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爱上秋天,不仅仅因为她拥有美丽的意境和浪漫的情怀。更重要的,她还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春耕秋收,是亘古不变的规律,春天的种子,经过一个夏季的火热考验,总会在秋天里释怀。田野里,庄稼已成熟,稻谷已金黄;果园里,果实已丰满,柿子树上,挂满了小灯笼。秋风,像一支神奇的画笔,在秋天的画布上,在每个合适的角落涂上丰收的色彩,不多不少,浓淡相宜。

小时候在外婆家,常常听到一个词:尝新。所谓“尝新”,就是品尝秋天第一把丰收的新米。那时并不懂得“春耕秋收”的含义,只知道暑假过后不久,便会迎来“尝新”的日子。到了那天,外婆就会早早地煮好一大锅新米饭,香飘十里。还要在厅堂里插上几根香,祭拜祖宗,既是告慰,也是感恩。在那个粮食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大锅米饭,它的诱惑力还是非常大的。当年我们这些70后的小屁孩,虽不算太苦,但还是十分盼望这个日子的到来,因为这顿饭不但特别香,菜肴也会比平时丰盛不少。所以,“尝新”二字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烙在生命里,不曾模糊,它饱含着祖辈辛勤的汗水和美好的期盼。

“一年一度秋风劲”,人生的秋季又何尝不是最殷实、最厚情的。人到不惑,经历了年少的成长学习,年轻的打拼磨练,已然不再无知轻狂,不再冲动莽撞。不但有“发福”的体态,更有沉稳的心态,笑看风云,荣辱不惊;任烟雨浮沉,看繁华散去。生命已然丰满厚实,生命的意义也因历练与收获而变得真实且深刻,就如一棵树,经受了无数次风雨的吹打,冰雪的考验,终魁梧挺拔、风雨不惧。

秋风又起,我在夏日里走失,独自走进明朗的秋天,爱上秋天,爱上这个美丽且厚情的季节!

b4ebe00a4556d36722bf0611ac560f0f.jpeg

秋之恋二:

我喜欢秋天。

秋天,秋水长天。它是一个清远的大词,从风里吹过来卷过来,极厚,极绵长。不像春天那样浮了躁了,不像夏天那些狂了爆了艳烈了,也不像冬天,凛凛然的让人心疼。秋天就是秋天,闪着金铜的铜质,光线是厚实的、透明的。连空气,都带着一种稳妥、踏实、肯定。

一到秋天,就慢慢往回收了。

像坐实了江山的人生,风雨雷电都经过了。辽阔的秋天,突然感觉到一切痕迹都可有可无——连那些生生死死都可以被收藏起来了,慢慢在深秋的光阴里淡化,再淡化。

有人不喜秋之凋。我却偏爱这份枯萎。没有了那娇人和霸气的热烈,没有了邀宠,没有了争芬斗艳。慢慢地心如止水,慢慢地不再缤纷,心温和的走到秋天,走到水湄伊人,走到岸边,走到寂寂的枯里,这样温润的枯竭连自己也打动了。此时,万籁俱寂。此时,天荒地老。此时,唯有你,有我,有日月同光辉。

此时,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是秋天赠阅的安静。最清宁的阅读着时间、天地。要多辽阔有多辽阔,要多寂寥有多寂寥。

木心先生有诗:《我纷纷的情欲》。那纷纷的情欲也凋了也萎了,可是,在秋天,它们更回归到内心——痴心相恋的人,经过交缠热恋,回到人生的秋天,一粥,一饭,一茶,一花。

本文地址:https://chuaishu.com/article/287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摘抄文章,版权归本书作者 佚名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