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久《爱的五种能力》读书笔记

2022-03-25 08:09:21  阅读 11741 次 评论 1 条

爱的五种能力》一书,由国内资深情感教练赵永久先生根据他所开办的婚恋心理课程《爱的能力》内容所著,书中详细介绍了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影响五种能力,及练习方法。为国内不可多得的由实际婚恋咨询辅导经验丰富的的专业人士所著的婚恋心理书籍。

爱的五种能力

幸福的亲密关系中需要的情绪稳定、对伴侣的信任、能够表达感受、能够理解他人等特质,都需要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过足够好的养育与关爱才能自然而然具备的,也就是从与父母的关系中获得,通过各种需要被满足、被爱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爱人,拥有了爱的能力。

爱的五种能力: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影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希望大家运用时对此有所觉察,不然只偏向一种能力可能会事倍功半。

第一部分 拥有爱的能力,幸福很简单

人的命运也许就是由自己的注意力决定的,当我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我自己身上向内找时,我的婚姻发生了质的改变,我也探索到一份可以帮我实现自我的终身事业。

人的学习机制和小白鼠一样,都是在安静下来后学习的效果更好。因此,能够安静下来的人,学习的效果更好。

幸福不是靠改变对方得到的,幸福是靠允许对方不完美、接纳真实的对方、成长自己、学会跟真实的对方相处才有的。幸福不在别处,就在于自身,向内找,才能找到它。

一直以为是对方的问题,现在才发现原来是自己不够接纳对方、理解对方,缺少爱的能力导致的。

相亲时或恋爱中总盯着别人的缺点看,看到缺点就淘汰,逃避跟他们生活的可能,看起来逃避的是有缺点的人,实际上逃避的是自己内心的恐惧。

现在我明白,人没有完美的,接受对方优点的同时,我也要接受他的全部,包括缺点。快乐幸福的人生,不是靠别人给的,是自己给自己的,自己要对自己的幸福快乐负责,这些都是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爱的能力才能获得的。

真实的情况是,只要你自己内心强大、人格完整、心中充满爱、拥有爱的能力,有很多人是适合你的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与这群人中的任何一个结合,你都可能会获得幸福。

爱情的可贵之处,除了浪漫、美好之外,还有其更加珍贵的功能,就是在爱情的关系里,你拥有了一个成长的机会,所有在儿时没有成长好的人格特点,在爱情里,都能够再次获得成长的机会。也只有在爱情的关系里,才有这样的机会。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问题,跟不同的人结婚需要面对不同的问题,没有问题的生活几乎是不存在的。

而实际上,每对爱人都会遇到问题,未来会幸福还是会分开,并不完全取决于人们遇到的问题,还取决于人们对问题是如何归因的

想要幸福,在遇到问题时,就要去思考怎么跟真实的对方相处,而不是动不动就想换人。

述情”是指用不伤害关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想法和感受。人们在表达和沟通上常犯的错误是要么有了情绪或需求不说,闷在心里,隐忍,等到忍不住了就爆发了;要么常常用指责和抱怨的方式表达和沟通。隐忍伤自己,指责和抱怨伤害对方。而述情是情感关系里最合适的,不伤害任何人的沟通方式

很多时候,家庭里的一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就像人世间的生老病死一样,是自然规律,如果内心不允许,人就开始痛苦。

婆媳关系是非常难相处的,如果夹在中间的男人能够允许她们关系不好,只要她们都跟他关系好、都爱他就行了,她们相互不喜欢不影响各自独立的生活,就是一个“允许”,使问题变得很不同了。虽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会使这个家庭更和谐。

人人都想要生活幸福,但幸福的生活不是别人给予的,幸福的生活往往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是源自内心有足够的爱的能力,外在的世界只是内心投射和创造的结果,幸福先是在自己心里的。

心理学认为人做事情都是有动机的,但归根结底人类做的事情只有两类:愉快的事和正确的事

很多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由家庭文化导致的,这些家庭的特点就是有太多的标准、规则,而忽略人的内心是否愉快、感受是否良好,这样的家庭氛围是死板的、没有生机的。

那些没有爱的能力的人,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凡事只讲道理、论对错,不关注别人是否愉快!跟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的确不容易感受到幸福。

一个人从“爱”的角度沟通,属于“愉快的事”,另一个人从“应该”的角度沟通,属于“正确的事”,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怎么可能会有好的沟通效果呢?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就是用来休息放松、撒娇耍赖、满足欲望的地方。人们要做正确的事,但正确的范围不能过于严格。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在大的正确的范围内,尽量允许人们做些愉快的事情。

在爱情里,在家里,甚至在各种人际关系里,我们都尽量用愉快的方法做正确的事,照顾到大家的心情,在自己幸福的同时别人也幸福了。

有爱的能力的人不“付出”

爱的第一个层次:满足自己的需求。

爱的第二个层次:“自以为是”地付出。

爱的第三个层次:满足对方的需求。

这才是真正的爱,为对方做的事情,都是以对方的需求为出发点,而不是自己的“自以为是”。

真正的爱是以满足对方的需求为前提的,不像最低级的爱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前提,也不像中级的爱那样自以为是,表面上是爱对方,本质上是爱上了付出这个行为。

所以,想要真爱吗?想成为爱的能力高的人吗?那就经常体察对方需要什么并满足对方吧,同时也不要忘了,经常告诉对方,你希望什么、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也为对方如何爱你指明方向。

第二部分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一生都在成长与发展,不但能力会持续得到提升,内心也会逐渐变得强大,等等。但这往往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稳定而滋养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人内心没有发展好的部分会再次启动发育过程,慢慢变得完整、强大。

情绪管理的目标是使自己少起或不起情绪,整个人更加平和,更多的时候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不情绪化,也不压抑。

一些人往往理性上知道如何做才能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但遇到事情的时候,因为处理不了因这件事情而激起的强烈的情绪,被情绪驱使着,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把事情做成自己不希望的状态。根本问题还是缺少管理负面情绪的能力

所有的情绪都在提示人们、驱动人们,促使人们做出潜意识认为的最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一个孩子有需要时总是不能得到满足,他会非常痛苦,如果这种痛苦他无法承受,他就可能会尽量避免对大人的需要,成为一个能够自己满足自己的人。

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是遵循情绪的指引去做事情就可以了,因为情绪就是心对自己的指引。但当遵循情绪的指引会伤害别人或自己时,人们就需要管理情绪了。

需要注意的是,当人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吃东西、购物、喝酒、打游戏、赌博、发生性行为等可以快速转换情绪,让自己从负面情绪中跳出来,但这不是情绪管理,而是逃避了负面情绪。当人静下来的时候,之前逃避的情绪又会出来。

情绪ABC理论这个理论中,A(activatingevent)表示诱发性事件;B(beliefs)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consequences)表示因为前面两者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即情绪。

情绪有两种:一种是经过脑皮层加工后产生的,本书中我们称之为“理性的情绪”;另一种是未经脑皮层加工,直接从丘脑传递信息到达杏仁核而产生的情绪,这种情绪几乎是本能的反应,本书中我们称之为“本能的情绪”。

内心脆弱的人容易产生羞耻感,可能会恼羞成怒,羞和怒的情绪更容易强化理性上觉得对方不应该的信念。内心相对强大的人,则更容易原谅对方

觉察是情绪管理的基本功,对于常被情绪控制的人而言,要想对情绪进行管理,关键在于能不能在起情绪的一刹那意识到情绪的产生,有没有觉察到自己内心的感受开始发生变化。只有时刻觉察着自己内心的人,才能在第一时间里意识到情绪的变化。

人们需要战胜心中的恶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自己的主人,就需要带着觉察去生活,这需要刻意地练习,才能做到或做得更好。

人们分析事物时,总是先假设,然后再验证假设,进而得到事物的真相的,这里的问题是,人们很多时候并没有验证自己的假设,就认为自己的假设是事实,进而会起情绪,把事情搞砸。

如果在爱情的关系中,一个人总是会把自己的假设当成事实,想想他会有多少的情绪要起,对整天有很多负面情绪的人而言,哪里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况且男女之间的事情,假设起来是非常容易的。

所谓无为,就是知道自己暂时了解不到真相,而真相又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来的,并且知不知道真相关系也不是特别大,或者不知道真相也不会引起太大的不良后果,这时,选择什么也不做。

一些人吵架时会说:“是你让我伤心!”“是你让我委屈!”“是你让我生气!”他们以为自己的痛苦来自对方,而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有这么多情绪按钮,内心如此脆弱和敏感,才是自己诸多痛苦的来源。

改变对方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成长自己,随时可以开始

人的创伤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对人影响最大的是生命最早期的经历和体验,因为越是早期,人的内心越脆弱,对养育者的依赖和需要也越强,越是容易形成创伤,发生了创伤事件以后,对人格发育的影响也越大。

人总是要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才可能会真的成长。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还会伴随着些痛,成长都是痛的,哪怕只是去锻炼身体,也是只有练到肌肉略有疼痛,才会逐渐适应,人的力量才可能会成长。

对错、价值观、法律、道德等标准、规则,是文明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约束人们的本能和欲望,让人们在爱自己的时候不要伤害他人,或者说让人们在爱自己的时候也爱着别人,这样才会有和谐的社会与每个人的幸福。

理性偏多、较多在乎对和错的人,在看别人时,更多在乎别人做的事情对不对、符不符合标准,而不是关注别人的感受。别人做的事,一旦经过他们的价值判断,觉得别人不对,就会起情绪,这种情绪,我们在前面已经定义过,叫理性的情绪

也正是因为他们和人相处的时候,看待别人的行为时愿意感受对方的感受,思考对方行为背后的原因,所以很难对他人产生情绪。想要成为一个好的情绪管理者,就是要成为这样的人。

先放下对和错,然后去觉察一下,在自己认为对方做错的事情上,在内心深处,自己的什么痛苦被触碰到了?

一旦觉察到自己又有了对错而起的理性情绪,试着告诉自己先放下对错,然后用心去感受对方的心,感受一下对方做这个事情时他内在的感受是什么。

在家里,爱是排在前面的,正确是排在后面的,那些人们发明出来用来约束人的礼节,有时要靠边儿站。愉快有时比正确还要重要,真的爱他,就允许他把脚放在茶几上,虽然要再擦茶几,但他愉快了,也是值得的。

第三部分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

为什么有些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有些人不会呢?后来的答案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决定了表达自己感受能力的不同。

一个人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就不知道他的内在感受,也不知道这个人的心理特点,也就不知道如何做才能让这个人开心,又如何做这个人就会生气,也就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与其相处。这样的人,是不容易爱的人,也容易在情感关系中遇到问题。

爱情关系中我们不但不要隐藏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反而要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让爱人明白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然后爱人才知道如何更好地与我们相处。

如果你是一个不会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人,你的爱人就较难了解到你真实的感受,也就不知道如何对待你。而你一旦告诉了爱人你的感受,爱人便容易知道如何对待你,你就成了一个很容易相处的人,相同地,你也会感觉到身边的人很好相处。

爱人是被你吸引才会跟你在一起的,但被你吸引并不代表了解你,真正能知道你经常在想什么,一定是你经常告诉他你的想法和感受,时间久了,他对你多数的想法和性格特点都了解后,他才能做到你想要的这种境界,这需要你经常“述情”的。

当两人都长期地向对方述情,并与对方共情,经过一定时期后,两人感知对方的感觉就像自己的一样容易,心有灵犀就产生了,两人也就真正地“合二为一”了。“心有灵犀”是经营的结果

爱的能力不但影响到了他们的爱情,还影响到了他们跟朋友的关系、跟同事的关系、跟父母的关系,很多人都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好多了,这当中跟大家学会了述情密不可分。

述情的第一个基本功,就是说话要客观,说出来的话基本都要是事实,而不是用“从来、总是、一直”等词来以偏概全。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双方的分歧,或引起对方的不满,进而使矛盾升级。

说话时尽量进行清晰的描述,不把自己的想象当成客观事实来说,尽量说出具体的衡量单位,既可以使得述情有较好的效果,也是在面对自己内在的无力感。在表达的同时,也是在与内在无力感在一起的过程。

述情不是控制术,更不是咒语,不会自己述情之后,对方马上就变化了。述情只是在感情的关系里最合适的沟通方式,比指责、抱怨、冷暴力都要更有利于感情关系。

述情是用不伤害关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真实的需求、感受和想法,情感关系里只要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跟对方沟通,就不会轻易伤害到两人的关系,但可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只要你使用的语言是不伤害关系的方式,又表达出了自己真实的需求、感受和想法,就是述情

述情就是这样:只说事实+感受,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既让对方明白了你的感受,又不会伤害两人的关系,是在情感关系以及各种人际关系中的最佳沟通方式。

当你的爱人做了一件你很喜欢的事情时,如果你不及时说出你的感受,强化一下,他就不知道你是很喜欢他这样做的,以后这样的行为就可能不会太多出现,而你说过之后,这样的行为可能就会越来越多。

一个人是强势的,还是温柔的,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在说话上,看这个人是经常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还是经常说出自己的需求,需求往往就是我们的感受。

人们之所以容易在第一时间本能回答:“可以!”是因为这个句型给人以充分的尊重和选择权,越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越是愿意同意。大概是因为人们愿意用自己的友好去回报这份尊重吧。

总是说别人“应该”如何的人,头脑中有一个自己认为正确的世界,只要别人的行为不符合他的这个世界,就觉得别人不对,这是自我和控制的体现,也是情感关系里的大障碍。

共情的能力低,对于情感关系的经营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在情感关系里,被理解是每个人在亲密关系里最重要的需要之一

善解人意的能力其实就可以理解为共情的能力,就是可以理解到对方的内心感受。特别是当对方内心有不好的感受时,善解人意的人会让爱人感觉到被理解、被支持。基本上大家都愿意找这样的人做爱人,每个人都渴望找到一个有着很强共情能力的爱人。

关系只是一个表象,人们是希望通过关系得到理解、爱、关心、陪伴、支持等内涵。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我们都需要有人能够理解我们,经常与我们共情,如果我们的爱人不能,我们也会“无意”地遇到这些可以共情的人。

共情的第一个基本功,是对情绪的关注和接纳,也是对感受是否良好的关注。

共情的这个基本功,就是我们在遇到一个人时,第一时间的反应是去关注对方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要去觉察和感受对方的感受。这和述情的基本功中时刻觉察自己的感受是一样的,只是那是觉察自己的感受,这是觉察对方的感受。

当然,遇到对方否定的情况时,你最好不要再追问到底或一定要他承认不开心,对方不想说时,你就不问了,等到他想说时,再跟他沟通,这也是共情。

准确地描述出对方的内心感受

这就是情绪的规律,从中就可以看出共情的必要性,你的爱人内心有了情绪,如果你能准确地说出他内心的感受,他的情绪就会减少,并感觉你很理解他,跟你的心与心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在生活中,如果你不能说出爱人内心的感觉,他会感觉你不理解他,你们之间有距离。而如果你能准确说出他的感受,他就会感觉自己的心和你的心很近。

共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很难标准化,只要你能去理解别人,对别人的感受感同身受,并照顾到对方的心情,让对方知道你很理解他的感受,就是共情。

允许的意思是说,我不去判断这些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也不需要把这些事情装到自己的心里去,我只是允许这些事情以它本来的面目存在,不去做抗争,臣服于宇宙和自然的规律中。在这个大的规律中,她是大的,我是小的,我允许她的存在。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事事顺心,那些不如你意的事情,其实很多。如果你允许这些事情的存在,这些事情就离你而去,不会影响到你。一旦你不允许这些事情的存在,你其实就是在调用内心的能量与这些事情对抗,你马上就会受到这些事情的影响。

一个人想要活在当下,你必须做到允许过去发生的所有事情,心理资源都在当下,整个人的注意力都在当下,你才会真正地活在当下,才能感受到当下的美好。

允许就是这样神奇,它能给你能量,使你能够更好地处理眼前的事情。而不允许却会使你失去能量,直到你允许了,它才会把能量还给你。

越是强大的人越能允许别人贬低自己、否定自己。相反,越是弱小的人越做不到允许别人贬低自己、否定自己。

任何两个人在一起生活,都会有痛苦,但很多时候,导致更大问题的,并不是最初的痛苦本身,而是人们为了不去承受最初的痛苦所做的后续行为

允许就是试着和那些我们因为痛苦而不允许的事情和解,试着去和那些事情背后的痛苦感受在一起。这个过程,可能是痛的。

所有我们不允许的事情,在本质上都是背后有一些痛苦,试着对这些事情说“我允许”,就是试着跟那些痛苦在一起,看看自己是否可以承受,或者提升自己承受的能力。

丧失是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一种自然规律,包括丧失亲人、荣誉、财富、爱情、所爱之物等。丧失发生后,你如果允许这件事情的发生会让人与内心的悲伤与痛苦在一起,进入哀伤过程,然后经历一个必然的痛苦过程后会慢慢恢复心情,更好地去创造未来的生活。

当你试着去允许这些事情时,本质上是在和自己的无助、局限性在一起,和自己的痛苦在一起,这也是在接纳真实的自己。

其实,一切过去的事情都可以试着去允许,因为我们无法改变过去。过去的事情,只要不允许,就没有真正地过去,还占据着你当下的心理资源。

如果你愿意,试着去允许过去发生的这些事情,让过去真正成为过去。在内心,也就是试着和过去发生的事情带来的痛苦在一起,让痛苦不再痛苦或承受痛苦的能力得到提升。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本没有什么对和错,是需要我们允许的事情,但在生活中恰恰是这些大量的差异导致了爱人们之间的各种矛盾。

差异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看待差异,以及是否允许差异的存在

所有人都有短板,人的短板基本都是受成长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原来的环境中不需要他们具备这些能力或者环境制约了他们这些能力的发展,他们这些能力就没有机会得到成长。

当我们对对方身上的一些特点不满意时、急于改变对方时,通常是我们自己的一些需要没有被对方满足,当我们对这些事情说“我允许”时,是在和自己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带来的一些痛苦在一起。

允许本质上是调动自己内在的意念,与内心的痛苦来一个轻轻的接触,看看自己是否可以承受,并借助这个过程提升自己的承受能力,而不是继续逃避或防御。

当下发生的事情,有些已经发生了,你无法改变事实,也可以在内心对自己说“我允许”!你的情绪可能马上就会好转起来。

什么是影响?一个人生活的环境会对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个人都会受这种作用的影响,慢慢地发生变化,在中国,“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和“孟母三迁”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有人说,如果你真正爱你的爱人,就不要去改变他。是的,我认同这一点,也常常强调这一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去改变你的爱人,这不代表他不会改变。因为只要和你生活在一起,无论你主观上想不想改变他,他都会变的,因为他会受到你的影响,因你而变。

影响的前提是允许,就是允许对方暂时有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让他慢慢发生变化。而改变则不一样,改变是不允许对方当前的做法,希望对方马上变化。

这就是允许,允许对方有一个转变或成长的过程,因为成长从来就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时的事情,既然相爱,就要有耐心对待对方,耐心地等待他变化,就像父母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一样。

很多人希望爱人成长,但不管舒服不舒服,也就成了改变,这往往达不到目的。或者即便爱人成长了,但关系已经受到了伤害。因此会有些人分开后发现自己其实成长了不少,只是那个成长的过程很痛苦,并且跟那个当初想要改变他的人也没有什么关系了。

影响和改变还有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影响对方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对方几乎是觉察不到的,而改变对方时,由于要先否定对方,所以对方能够深刻地感觉到,并因此很痛苦。

我们如果希望自己的爱人变得越来越好的话,不要去否定他、不要去改变他,而是允许他暂时是这样的,给他一个成长的过程,慢慢地通过一些方法去影响他,假以时日,他就会越来越像你希望的那个人,这样你就成功地影响了他。

影响是有两个方法的一是无为的方法,就是不做些什么,通过允许对方,给他成长的空间,促进他的成长;另一个是有为的做法,就是做些什么,比如,在对方做了一些你希望他做的事情时,通过述情等方式及时强化,帮助对方成长。

控制不住自己,也就是不允许对方按他自己的方式成长,这是影响的大忌。一旦你控制不住自己,不允许对方,你其实也就剥夺了对方成长的机会和权利,就达不到使对方越来越好的目的。当然,这样也会影响对方,就是让他不成长。

下一次,当你又想去帮助或代替对方做一些事情时,可以在内心问问自己:“我在满足的是谁的需求?对方的还是自己的?”之后,在具体的做法上,也许就会有所不同。

我从驯兽师身上学到的主要课程,是要奖赏我认为好的行为,而不要理会我不喜欢的行为。

在观察到爱人做了一些你所希望的事情时,你一定要及时地表达出你看到了他的付出,如果你感到幸福,也最好表达出来,因为他可能是在内心有所期待的。

如果有人觉得对方为自己付出都是应该的,就不会去感恩和肯定,对方的付出就好像没有被看到一样,久了对方就不愿意付出了。结果是,觉得对方应该付出的人,最后总会失望。但其实,这却是自己制造出来的。不懂得感恩和肯定的人,难以得到持久的爱

做好情绪管理,可以使你成为一个更加稳定的人,更加平和的人,更好相处的人,更“可爱”的人,这样更加能够吸引对方喜欢你,更愿意跟你在一起。

掌握了影响的能力,会使对方跟你在一起的过程中,越来越向一个更加完美的方向成长,成长为一个人格更加完善的人,也成长为一个更加理想的爱人,使你成为一个懂得“智慧地爱”的人。

经营亲密关系,是站在一个内省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过程,如果遇到了问题,要多去想双方互动过程中自己的什么脆弱被触碰到了,或者自己什么模式在关系里再现了,又或者自己有什么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关于亲密关系的改善,唯有成长自己、影响对方这条路是行得通的。

本文地址:https://chuaishu.com/show/1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摘抄文章,版权归本书作者 赵永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1. 对错
    对错  @回复

    先放下对错,然后用心去感受对方的心,感受一下对方做这个事情时他内在的感受是什么。